http://www.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TML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2015年3月27日
昨日的文章講銀主盤與負資產,反應不但熱烈而且非常正面,我說正面的意思不是要網友同意我的說法,而是網友說出自己意見, 但有不少網友對銀主盤概念仍然是相當模糊,這亦難怪,連著名財經評論員,我的老對手林一鳴對於銀主盤定義亦不甚了解,所以他才會否定我的三年內將會有一萬個銀主盤說法,並且強調就算經濟相當差的2003年,亦只不過得萬多個銀主盤,現在經濟環境不俗,如何能夠可以在三年內出現一萬個銀主盤,林兄唔應該將現在的銀主盤與2003年的銀主盤比較,否則就會暴露出他其實並不太了解銀主盤,因為兩者是不盡相同,唯一相同之處就是被財務機構沒收的物業,就叫銀主盤,即使是如此,現在出現的銀主盤大多數是財務公司沒收的物業,2003年出現的是由銀行沒收,甚至是業主自己放棄,交由銀行處理。
今日,如果問財務公司借了錢買樓的人,如果他們的按揭成數高或者供款出現問題,就要非常小心,因為財務公司會隨時發信給他們,要求清還所有貸款,否則就會沒收他們的物業,有人或者會認為他們的按揭貸款只不過是所按物業價值的兩三成,距離負資產甚遠,財務公司不會沒收物業,他們就大錯特錯,在2003年時,銀行的確不會,但現在,財務公司我就唔敢擔保。亦有人會認為,財務公司的負責人宅心仁厚,只會以貸冚債,不會沒收物業,更加是錯,錯,錯,如果欠債稍為接近物業價值,財務公司為求自保,都會沒收那些物業,變成銀主盤速速出售,而現在的銀主盤有一個特點,就是財務公司將物業賣出之後,還有小小錢退回給那個前業主,為數不多是因為在沒收物業,以及在拍賣過程中的收費是非常昂貴,試過的人一定知道。
往日,銀行根本不願意沒收物業,因為那些物業早已資不抵債,銀行家只希望那些負資產業主繼續供樓,銀行甚至會作出某個程度上讓步,因為,當物業被沒收,某個時間內一定要出售,若果資不抵債,銀行就要宣佈這些是壞帳,而要撇帳,對銀行的財務報表是有極負面影響,但不少業主見物業資不抵債,自行放棄,將物業交到銀行,任由銀行處置,而那些業主就宣佈破產,四年後又一條好漢,銀行亦無可奈何,唯有將物業出售,將差額進行撇帳,如果今日仍然認為承做按揭的財務機構,不會主動將欠供款,資產價值不足的物業變成銀主盤,就大錯特錯,隨時將物業雙手奉送給財務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