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西九大激戰

http://www.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CHUNGTAT&id=26645#83348

仲達
2013年10月29日

仲達

兩星期前還在談新地九龍站天璽貨尾劈價促銷,轉眼間,已有兩個同區新盤加入混戰,包括筆者曾表示訂價考功夫的柯士甸站The Austin,甚至引來「只選好的,只做對的」恒隆地產加入戰團,以貼二手市價推出浪澄灣貨尾(可惜最終因銷售前的場面混亂要延遲推盤)。一時間,新盤市場自一手新例推行以來,已由初時適應期水靜鵝飛的悶局,至新界中大型新盤間的比併,現在更演變成核心貴價區域的大激戰,真是目不暇給。


西九龍之所以成為近年豪宅地區新貴,全因基建大幅改善,毗鄰傳統商業核心區域中環、尖沙咀等區份,加上高鐵願景,使此區樓價長升長有,甚至跑贏樓市(直至近來樓市3D辣招使豪宅市場交投慘淡,發展商才忍痛以折讓價及回贈從價印花稅賣樓)。筆者一直提倡基建及通勤時間乃決定樓價的重要因素,那麼,作為願景的高鐵,有多厲害呢?

高鐵的全稱是廣深港高速鐵路,乃全長16,000公里的中國高速鐵路系統之一部份,落成後只需約14分鐘到達深圳福田、23分鐘到達深圳北、48分鐘便可到達原本需要100分鐘行車時間的廣州,實現了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從高鐵九龍站出發4小時的車程,覆蓋了高達6,000萬人口的範圍,要前往主要城市,上海只是8小時,北京也只需10小時,只是比乘搭飛機略久,尤其是計及乘搭飛機需要提早數小時前往機場等額外時間、機場本身又遠離市區,落機又要慢慢入境及提取行李……


高鐵的價值有多高,及其可以帶來的潛在協同效應有多大,已不言而諭(筆者不是懶得找資料:預計營運起計50年內可為本港帶來870億元經濟效益,但如果連通脹等因素一併計算,這個數字意義不大),時間就是金錢,只看本港多年來的鐵路發展史,每逢將有鐵路貫通的區域,都會將未來價值預先反映在現價上,使該區跑贏大市,實例有尚未開通卻已使住宅及商舖價格及租金大升的西港島綫,以及沙中綫。推而廣之,在人才及資金流通日益頻繁的現代,早日雄踞猶如古代兵家必爭之地的交通要塞,肯定無往而不利。


不過,筆者也不是發展商的說客,究竟發展商的一手開價、現時的二手市價是否合理,反映了多少價值,剩餘的價值(俗稱水位)又有多少,留待各位自行判斷。


過去的周末,適逢雙辣招(買家印花稅BSD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剛好實施了一周年,樓價仍然牛皮上升(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由約114點升至約120點),不要忘記還有今年二月尾的雙倍印花稅DSD,多重辣招使樓市成交大幅萎縮,價格卻仍堅挺,只是一再反映現時樓市由剛性需求帶動,不早日增加供應,再多的辣招也不能使樓價出現顯著調整,只會使相關從業員受害……


上周日,16架中小型客貨車司機及搬屋工人發起遊行,抗議辣招凍結買賣及租賃成交,使工人月薪由去年平均$12,000元劇減至現時約$7,000元,要求政府撤回辣招,尤其是雙倍印花稅。


一言蔽之:西九新盤大激戰,只因價值非凡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