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仲達:民意是否一定正確?

http://www9.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CHUNGTAT
 

2013年10月8日

仲達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最近做了一項民意調查,調查現時市民對樓市及辣招應否修訂等看法。調查成功訪問了821名18歲或以上的本港居民,當中約九成人認為現時樓價仍然過高、62.6%受訪者支持俗稱3D辣招的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和雙倍印花稅DSD應維持不變,支持放寬者僅13%,甚至有14%受訪者支持更為收緊。

在探討前,大家應該想想,究竟民意是什麼?

民意者,大多數人民之意見也。要想社會和諧穩定,當權者不得不重視民意,即使遠至唐朝,魏徵也向李世民進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而開明的唐太宗由於虛心納諫,又有剛滅亡的隋朝前車可鑑,總算是一位明君,開啟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可見無論一個政權的建立是否經民主產生,尊重民意是錯不了的。
然而,民意也有不正確、不靠譜之時。

遠古就不多談了,談近代的例子。二戰前的德國,獨裁及帝國式的納粹主義當道,有人以為只有希望發動戰爭的自私當權者不對,人民都是無辜的,其實未必:德國在一戰後難以承擔超高額的戰敗賠償,財政負擔極重,又曾飽受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惡性通脹之苦(1922年時,其貨幣馬克的最高面值是五萬,到1923年已升至一百萬億),各種政經壓力使原本自尊心極高的日耳曼民族極度憤怒,爆煲是早晚的事,希特拉的出現,也只不過是導火線而已……當然,最終二戰爆發,成為人類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戰爭,肯定是一個錯誤的宣洩方法。

撇開政治不談,民意不管用的例子,在今天仍然存在:像一間公司的員工待遇,如果不是靠市場決定,靠員工投票的話,工資一定要高、工時一定要短、福利一定要好,最終使產品及服務欠缺競爭力,不倒閉才怪,活生生的例子有剛宣佈破產的美國底特律市,原本的汽車巨企,員工福利高得驚人;另外,金融市場大鱷盤踞,更是弱肉強食的終極演繹,大眾覺得正確的投資決定,差不多都是錯誤的。

本港的樓市,從來都不只自住用途,更帶有濃厚的投資味道(未有3D辣招之前甚至有投機味道),雖未至如金融市場般極端,惟投資市場的若干法則仍然通用,像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大多數市民都認為會重覆1997金融風暴式的暴跌,豈料出乎大眾意料之外,竟然大升至今,即使政府辣招盡出也只是牛皮靠穩,未見明顯調整。可見民意調查的受訪對象,尤其是本身未有樓、沒有參與者,他們的意見,根本對樓價高低影響不大。

要樓價大跌,除非大量業主被迫不問價、劈價沽貨:然而,香港私樓業主已有六成供款完畢,餘下還在供款的,粗略估計,有約二十至三十萬業主正享受09-11年間批出的H+0.6X至H+0.7X按揭,實際供款利息僅約一厘,利息支出極低。自住者不欲沽樓租住、收租者租金夠冚供款有餘還有錢落袋,再者,他日回購,持有超過一間住宅者又要被罰DSD……老實說,沽貨誘因甚低,像財經演員語不驚人死不休式的大跌五成機會很微,頂多適量調整。

結論就是,民意調查的受訪對象,縱使對樓價高企多麼不滿,仍是無力改變現狀。他們的民意,就算再政治正確,在樓市運作上也不一定正確。
一言蔽之:民意並非萬靈丹,無份參與怎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