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仲達: 有條件加息嗎?

http://www.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CHUNGTAT

仲達
2014年2月17日

仲達

近期樓市偏軟,早前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離任前宣佈每月再減買債一百億美元,加上政府揚言在《二○一二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即雙辣招(BSD及加強版SSD)的立法問題上,作出了讓步,表示日後加辣則要「先審議、後訂立」,減辣反而可以沿用現時「先訂立、後審議」的機制,大有暗示政府預期樓市步入回調之勢,意味「減辣易、加辣難」。有見及此,不論是輿論,還是身邊看淡的友人,都大吹淡風,更預計加息很快會出現,等樓價大跌後入市云云。


政府今次忽然轉軚,由隻字不改的強硬立場改為彈弓手式法案,不止令強烈反對立法及提出修訂的石禮謙、涂謹申議員不滿,亦令一眾以為政府議員雙方互不相讓會令辣招立法胎死腹中的友人失望。究竟這個幾乎肯定通過的新修訂,對樓市有何影響,言之尚早,惟對小業主而言,日後難以輕易加辣,總算稍為安心一些。
至於淡友及一眾經濟學家經常掛在嘴邊的快要加息,筆者卻很有保留。


無錯,伯南克再一次每月減少百億美元買債,而新任局長耶倫亦在上周首次以聯儲局局長身份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發表首份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時,強調當局會在今年內結束買債計劃,完成退市;與此同時,卻又向投資者大派定心丸,指即使失業率達至加息門檻6.5%(現時為6.6%)也不會馬上加息,要待廣泛經濟展望都要符合加息條件才會考慮加息。


為何耶倫如斯害怕加息影響經濟復甦?因為美國的失業率,並不是反映就業市場的良好指標,甚至有點誤導:此失業率並無包括總勞動人口中放棄工作及無意欲找工作的一大群人。這群人有多少?在美國共2.47億16歲以上人口中,竟高達9,100萬(約37%)!創1978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所以,縱使美國失業率近日跌至近5年低位的6.6%,也毫無意義------因統計定義而引起的誤差,使失業率失去了反映經濟實況的意義。反而較為接近真相的新增非農業職位數字,則持續令人失望。


美國通脹率極低、經濟實況仍然疲弱,在此等條件下,莫說耶倫,連任何對經濟有點認識的人,都不敢加息。要退市,減少及結束買債已仁至義盡------只要聯繫匯率一天不變,加息與否,就不由香港定奪。既然按揭利息不變,小業主的防守力絲毫無減,又何來大跌?


現在耶倫一再重申加息遙遙無期,到底淡友及一眾看淡樓市的經濟學家,還要自欺欺人多久才心滿意足?


一言蔽之:美國經濟仍疲弱,加息仍是無了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