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m/pb3.cfm?File=20131126/pba01/01.txt
文章日期:2013年11月26日
陸振球(明報地產版主管)
今年辭去城大主任職位的曾淵滄說,退休時要有3間物業,這便可以退休無憂。一個物業是自住,其餘的收租,由於一個物業收租,遇上壞租客或任何意外,租金收入會不穩定,有多一個物業,就可分散風險。
曾淵滄可不是光說不練,他早前接受《明報》訪問時便笑言:「我一早已可退休,現時在香港有10多個物業,新加坡有4個私人物業,退休生活費便靠租金收入。」
曾淵滄表示,他視買物業為集郵,只買不放,在1990年代開始便密密收集,他不怕銀行加息,因為租金是隨利息上升的。他最怕租不出,所以選擇物業地點一定要近港鐵站,最理想是港鐵上蓋。他舉一個例子,如果讓他選擇九龍灣德福花園及淘大花園,即使前者呎價較貴,也會選擇地鐵站上蓋的德福花園。
為何他這麼鍾情鐵路上蓋?主因是他曾買過非鐵路沿線的物業,在1991年買入嘉湖山莊,當年以呎價1800元購入了一個單位,他苦笑道:「現時4000元至5000元一呎,用20年才賺一倍。」另一個以120萬元買入的藍田匯景花園物業則戰績彪炳,今日樓價升至600萬元,「90年買入時1700元一呎,現在呎價7800至9800元,皆因位於港鐵站上蓋」。
無論是升值或不升值的樓盤,他均無意放售,上述兩項物業一持便近20年,他娓娓道出原因:「收租好似買股票一樣,每樣收吓收吓有感情,就像持有匯控(0005)股票一樣。」他表示,自己從來不買二手物業,因為怕麻煩,但也錯失了2004年最佳入市時機,因為當年沒有很多新樓盤推出。另外,現時自住的物業,今天回望亦令他有點後悔。當時有兩個樓盤可選擇,一個是1300呎山景單位,另一個較大為1900呎海景單位,他因為不想現金流較緊張,故選擇了1300呎的單位,但今日1900呎單位升幅較自己的單位多了一倍。
當記者問到現時樓價高,要置業十分困難時,他直言要有耐性等。他第一個物業便是1989年六四事件後買入,因當時港人對香港前途沒有信心,而他在1990至1993年期間也購入多個物業。他說:「年輕人由出來社會工作至退休,可遇上3個大跌市,在跌市便是尋寶的好機會。」
其實,因香港樓價高企,近年也漸多香港人在內地買樓投資或計劃作退休自住用途。那麼內地樓市的前景如何?入市又有何技巧?《明報》將在12月5日舉行中港物業投資講座,將由筆者與擁有數十億元物業資產的亞洲地產創辦人蔡志忠,分析內地與香港樓市最新形勢和投資機會,並會在12月14日舉辦「與曾淵滄教授同行投資及睇樓團」,由曾淵滄教授與筆者和讀者到中山一日遊,屆時會一邊講解投資內地房產的技巧,以及分享其他投資意見,並會實地參觀中山樓盤,有興趣參加讀者可登入此網址報名:mpfinance.com/property1207.htm。
撰文﹕陸振球 (明報地產版主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