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與其擔心買貴樓,不如擔心買錯樓

脫苦海‧梁隼

2014年8月13日

http://www.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TOKUHON

我們從過去的樓市周期和波幅內可以看到兩件事,第一,樓價長期形勢仍然是一浪高於一浪,在這個形勢未改變之前,買樓仍然是穩健投資。第二,樓市尚且因為其他因素未能有過去數以十倍的升幅,不過反過來看,沒有暴升,又何來暴跌。


筆者對樓市的立場是,有需要便去買,現時未有自住物業的,就要認真地想一想任總、財演甚至李嘉誠的說話,計算個人的負擔能力,買一間上車盤「上咗車先」,目前樓價雖然破頂,對很多家庭來說收入尚可應付供樓開支,只要不把預算預得太盡,現時買樓只是買貴,沒有買錯。


可是現時買樓的難度頗高,樓價並未反映質素,全城缺盤下凶宅一樣可以市價賣出,低層也可以賣高層價,於是買樓前就要多做功課,才能夠買到一間「好」物業。


何謂「好」物業?這個答案真的因人而異,例如你問一位富豪甚麼是好單位,人家會答你面積大,密度低,地段又有獨特性就是好單位,例如山頂、淺水灣等地,而一般打工仔會告訴你,最緊要方便,位於港鐵上蓋,收租客又會告訴你,最緊要大屋苑,管理費平又多人揀租。


無論如何演譯,物業的好與壞都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睇,分別為投資價值和匹配程度。很多人認為樓是必需品,只有買貴沒有買錯,只要供得起,升跌是沒所謂的。錯!就算是買入自住樓,甚至一筆過付款無需要按揭也好,一定是投資!所以無論買貴還是買錯,都是投資失敗的表現。例如10,000元一呎買入深井浪翠園單位,又或者是早前高價搶但只能月租500元甚至租不出去的車位,或早兩年買入某些比二手市場高30%售價開賣的新樓,全部都要被綁!


好多人睇投資價值,沒有看事情的全部,有些就單獨睇收幾多租,即係租金回報,另外一些又只係睇升值能力,其實一個全面的投資價值分析,係需要考慮收租價值和升值價值兩個部份。收租價值即是回報率,現時的A類單位(細單位)單位租金回報率約仍企穩在3%樓上,其餘類別單位的回報率全部在3%以下,大單位的D/E 類單位更只有2%左右,也就是說小型單位需求大,除了是剛性需求外,也可能是回報較吸引所致。


升值價值有幾個層面,最容易就是搵到條件稍遜而價格大幅跑輸的單位,即所謂的「炒低水」,例如過去數年可以買落後的地區,或低層、景觀較差單位,只要價錢夠平便可。可是現時無論地段如何、樓層如何、景觀如何都差不多價錢,「炒低水」就相對困難了,另外可以瞄準個別優質平盤,例如比市價有輕微折讓,而物業又位處旺的地段,高的樓層和開揚景觀,都有些升值空間。再高層次就是找到社區有改善空間的地段,例如有鐵路通車,居民收入上升等因素,令單位受惠地價上升而升值。


反之就要避免一些被上手業主或發展商賺盡了的物業,例如高過銀行估價兩三成的二手屋苑和比二手市場貴兩三成的新樓。好像有個兩年前開售,最近入伙不久的新盤頻頻錄得蝕讓成交,但同期樓市卻升了兩成有多,買錯樓真的比買貴樓更危險!


筆者留待下篇再和大家分享何謂匹配。


(附錄:各類型住宅租金回報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