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CHUNGTAT
仲達
2014年9月29日
鐵路系統,乃獨立於車輛使用的道路系統,可免於人車爭路及交通事故等問題,能於短時間內運送大量人口、物資往返各處,大幅減少交通時間及成本、提升競爭力,極具經濟效益,是所有大城市的命脈。未有鐵路的城市,無不竭力盡早打造鐵路以提升競爭力。
香港,基於地勢所限,與大部份城市由中央擴散至周邊的發展不同,已開發的新市鎮遍佈東南西北的不同角落,所以鐵路更顯其重要性,亦因此,有鐵路地區的樓價堅挺,而未有鐵路到達的地區,不論是該區居民,甚至區議員、立法會議員,都會以爭取鐵路接駁為重要目標。
近日,政府公佈了《鐵路發展策略2014》,宣佈研究並計劃興建七個新項目,包括六條新路綫及一個新增鐵路站:北港島綫、南港島綫(西段)、東九龍綫、北環綫、屯門南延綫、東涌西延綫及於原有的西鐵綫上新增洪水橋站。預計會為本港帶來每年額外30-40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消息一出,使不少受惠地區的業主反價封盤,尤其是之前毫無徵兆,像天降大禮一般的東九龍綫,連接東九龍的鑽石山站、途經半山多個屋邨接駁將軍澳的寶琳站。部份原欲賣樓獲利的業主,均立即反價,更有人誇下海口要封盤直至東九龍綫通車為止------興建東九龍綫是十分正確的決定,畢竟觀塘北的山上,現時人口已達30萬,未來多個公私營住宅項目落成後(包括規模龐大的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人口更會超越37萬,對於現時路面交通已極為繁忙擠塞的東九龍區來說,是一大福音。故此,即使預計耗資275億元,在七個項目中最昂貴,也物有所值。
為人詬病的是政府否決了蘊釀多年,已變成不少立法會新界西議員重要政綱的荃屯鐵路(亦稱屯荃鐵路,這個名字雖然簡單地概括了首尾兩地,但發音困難,筆者有個建議,既然此路綫蜿蜒曲折,又途經青龍頭,不如更改為青龍鐵路/青龍綫,豈非更為文雅動聽?),政府的解釋,是荃屯鐵路的人口大多集中首尾兩地(已有西鐵綫覆蓋),而沿綫人口疏落,造價卻高達650億元,經濟效益低,所以擱置。
乍聽之下好像合理,但如果政府官員在早上繁忙時間前往元朗站或錦上路站作實地觀察,會驚覺現時已頗難乘車,遑論有空位可坐。何況元朗及錦田都是未來住宅地皮供應重鎮,未來的載客量已未必足夠應付此兩地的新增人口,更何況要新增屯門南站、洪水橋站、以及接駁錦上路站的北環綫,有另一發展重鎮古洞,由古洞站帶來更多上班族?
現實是西鐵綫的載客量已近飽和,在繁忙時間載客量已達99%(以每平方米容納四人計),而同樣在今次建議中的洪水橋站,預計日後會帶來額外30萬人口的載客量,究竟如何解決迫爆問題?
所以,政府以荃屯鐵路沿綫人口疏落為由拒絕興建,是嚴重低估新界西所有市鎮對鐵路的需求,聚焦錯誤,自然不能計算實質的經濟效益。為顧及長遠發展,人口極多並繼續以高速增長的新界西,絕不能單靠一條西鐵綫支撐。荃屯鐵路正是解決此迫爆難題的良方------至於耗資高昂,對於惠及眾多市民的鐵路建設,並不應以開支視之,而是投資於減少交通時間及成本、降低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流量、減少廢氣排放及改善城市整體競爭力之德政。再者,荃屯鐵路甚長,難道沿綫的每一處都不能移山填海以獲取新增土地?人口疏落,會否也是反對發展的聲音較少的契機?有鐵路的地皮可以承受更高地積比率、而且樓面呎價更高,賣地之庫房收入比現時可能有幾何級數的上升!只要規劃周詳,相信大多數新界西居民都會支持興建荃屯鐵路。
一言蔽之:短視目光計錯數,忽視迫爆埋炸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