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CHUNGTAT
仲達
2015年1月9日
此文刊登之時,已踏入2015年逾一星期,各傳媒已刊登各地產商、地產代理、測量師、銀行家、券商等對樓市的預測,惟亮點不多。至於筆者,由於屬價值投資派,並不熱衷做短期預測,但好些友人想筆者分享一下意見,故此還是隨俗作點預測。
要預測樓市,大致上可由幾方面着手:
住宅供應------不止明年,政府的長遠房屋策略之十年建屋大計,根本水份極高,乃典型的空城計,詳情可參考<仲達言 - 房策空城計>。唯一值得留意的是越來越多新盤會開細則,以求食盡細價樓在總價效應下呎價極高之賺幅。而政府、一鐵一局隨時會為更多地皮加入各式條款增加中小型單位供應,惟賣地至落成需時數年,與明年的落成量無關,供應仍然緊張。
按揭利息------幾乎全世界都預測今年下半年起美國會加息兩次,每次加25點子,到年底共加息半厘。基於這個預測,不少淡友欣喜若狂,認為樓市必定有可觀跌幅,甚有幸災樂禍的心態......慢着,本港的新造按息曾在2011年初由約1厘(其時主流H按的實際按息)急升至該年底約2.5厘,同期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由88.38(2011年1月2日)升至95.47(2012年1月1日),淡友的理論並不成立。雖然,淡友可以爭論2011年加的只是新造按息,正在供樓者並無影響,才不下跌,但是,經歷97金融風暴、金管局實施的多項按揭調控措施、壓力測試加上正面信貸資料庫,早已杜絕了濫借濫貸的情況,現在大部份供樓者的防守能力遠高於當年,如果只是加息半厘,還遠遠未達壓力測試的幅度(加3厘息),何來崩潰?就算調整,相信也只是數個百份點,隨時5%都不足。
辣招------不論是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抑或打擊面最廣的雙倍印花稅(DSD),都只能遏抑需求數個月至一年多,準買家最終還是會入市;反而發展商因為要津貼買家各種辣招稅以作招徠,「唔係人咁品」地大幅壓低地價,結果辣招的最大受害者,原來是政府。如果你是高官,你會否進一步自殘?繼續加稅率,實際收到的總印花稅及地價大減,如何夠錢派福利?
政局------2014年初,筆者及不少友人都認為從經濟及住宅供求層面看,樓市是跌不了的,最大不穩定因素是政局不穩;豈料長達79天的佔領運動,曠日持久,對佔領區的零售商戶生意有若干打擊,卻對樓價無效,只是在初期有點呆滯,其後更穩步攀升。原來這麼大規模的違法運動、既妨礙經濟民生、又衝擊法治,都無法阻止準買家的入市決心,由此可見,「我要真置業」比「我要真普選」更重要(笑)。故此,即使最終出台的政改方案不理想,激起民憤,引致二次佔領,也難以使樓市出現顯着調整。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筆者沒有包括需求這一點,因為這點在上回仲達言已有提及:核心家庭細小化、遲婚甚至單身漸成主流,加上近年落成單位普遍僅約一萬伙,對比每年結婚數字約五六萬,即使只當一半人有能力及有需要購買私樓、供應缺口仍然太龐大,政府推出的十年建屋大計,有不少是用來填補這些既有的供應缺口,還未開始應付新增需求。
縱觀以上各點,可以預期,供不應求仍是主調,今年樓市上半年仍會穩步攀升(確實升幅太難估計,恕不提供);下半年如果加息,樓市會進入牛皮局面,就算回調也不多,全年計應該有少許升幅。
一言蔽之:供不應求乃主調,執迷不悟乃淡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