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omebloggerhk.com/?p=37534
引用陸羽仁9月4日的文章:
(QUOTE)
有個美女問我而家呢啲市道,好似樣樣嘢都會跌,仲有乜嘢好投資?
我話有間印度銀行做定期年息有1.9厘。美女聽完無厘反應, 我唔知佢係唔信印度銀行,定係嫌只得1.9厘。我接著話, 如果你怕印度銀行唔穩陣,香港有存款保險,你存款50萬以下, 政府會擔保,銀行執咗你都可以攞番錢。
美女仍然無反應,我就知佢嫌1.9厘少。我話呢1.9厘,你存50萬以下,等如一個「無風險利息」,其他比它高的回報,無論係利息高啲,或者股價升幅可能高啲,都包含了風險, 要受得風險至好做。
舉個例,內銀股如工行(1398)現價4.44元,息率7.3厘。工行這種價錢,從數字上來說,可以話相當平。 但跌到這些價錢,等如投資者估計未來工行、 建行盈利有大幅下跌的空間。 由於投資者好擔心,所以內銀咁平都無人敢買。所以你唔想收1厘幾存款息,起碼想收7厘幾息,走去買內銀, 應該知道自己在冒風險,要食得起,才好買。
(UNQUOTE)
ANSWER:
陸sir道出了不少港人有錢在手既投情況,做定期息太低,買股票風險高。加上多年買股輸多贏少、而家連做人仔定存都要輸錢,一年利息4%已在近日貶值潮中被蒸發,心想:「你係咪想逼到我埋牆角!?我只係想收下利息清茶淡飯啫! 」
其實自有紙幣出現,貨幣之內含值可隨升隨跌。一個消極而跟大隊的買人仔投資策略,未可為投資人在不費心神下保全財富。既然人人都愛財,你唔諗唔學自然有人諗計將你既錢提走。 今次就係中國政府將打工仔辛苦搵黎既人仔轉比失業既人用,用降低幣值去為經濟走好提供誘因。在賬面上你存入10萬人仔依然係10萬、但兌返港幣就輸左唔少。你做既定期問內地銀行佢同你講係保本、但而家實情係輸錢。所以呢,要拎走你口袋既錢有好多方法、長久而安心去理財賺息、需建基於對投資概念的認知,有經驗同智慧自能消除恐懼。
綜觀全局,香港人太愛急財。當然你又問:「我想收息、自然就唔急於發達啦!」弊就弊在係香港從事投資行業既人太心急,由朝到晚提供的理財資訊環繞傭金高而風險大既產品。風險大自己令客戶更大機會賺錢、誘使促成下一單生意。在輸錢總由客戶自己負責的情況下、銷售人員力推風險高而傭金高的理財產品是必然的。相反債基、ETF、保險、這些有用的理財工具在港任何媒體都絕少提及。好似筆者提受財經雜誌訪問、一般都係節錄講股講樓個段刊出、而ETF同債券的就收埋。這或因怕得罪落廣告既券商有關。要知係香港做書做雜誌係唔會賺錢、令傳媒現多淪為金主喉舌。大家買份八蚊報紙或廿雞雜誌、唔會睇到咩好野。
講返美女,若嫌棄1.9%年息太低、不妨考慮直債。當然先講明,有年期、至少兩至三年、但到期保本。實在筆者係搵唔到收息物係年期短至半年、又高息、而又保本的。呢個你要打返去鐘聯辦問騙徒先有提供。一些對投資市場不認識、或(可以係同時)貪心者先會作出此類想法。一個較合理的選擇係用創興直債或和黃直債、
創興銀行/4.044%/2020
和黃/6.335%/2049
當然,貫徹筆者「平野無好野」既想法,在免費文章提及的投資物都係次選。或有些缺憾。直債之風法、風險、及如何產出保本10%之方案在面授時詳細解說。但點都好,美女是有零波幅而更高息之選擇的。就算真係要未到期贖回、損失亦規範在輕微。
ETF亦可造出不俗回報,見下圖的ETF每月派息、GOOGLE FINANCE已顯示年息為9.77%、而跌幅近幾月為由7%(由24蚊跌到22)。先強調ETF唔係零波幅而9.7%息,近幾個月都要同股市一齊跌,但7%可接受。中國銀行近幾個月係由$5.4跌至$3.3,跌幅為39%,用股票黎收息、真係一個好做法嗎? 還是股票經紀要開飯、上市公司需有人買進他們印製的「公仔紙」、才在傳媒翻天覆地吹噓股票的好處? 令股票按兩個BUTTON就買到? 當然除ETF、直債外、保險都可以好有用收息、惟不是各位在starbuck聽保險經紀講的那種。另外市跌亦可透過ETF去對沖其中風險、可惜香港地ETF搞極都唔起。連又一城比新加坡基金買左、隻ETF都唔係返香港上市。
最尾係債基,不少人對年12-15%又沒年期而每月派息的投資物有興趣、更是十萬銀港紙可入場。對於其操作方法及風險、實在需到收息課上堂才會告知、一篇文無可能可作傳授。筆者10月10日及17日有收息投資課程(BATCH 25),可參考連結http://homebloggerhk.com/?p=7194
報名。撰文千字,今日至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