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置業安居】手持現金 進退有度

iMoneyiMoney

如果你手上有300萬元現金,想買一個500萬元的住宅單位,你應該用盡300萬元為首期,盡量少借,將來每月供款比較少,生活比較輕鬆;還是可以借盡七成樓價,只付150萬元首期,留下150萬元以防萬一或尋找機會。 不少人會選擇盡量少借,理由是借錢所付的利率遠比銀行存款高,沒理由一邊持有現金一邊貸款。

不過,如果你留意一些上市公司年報的帳目,不少企業在手持大量現金的同時也大量借貸,現金額與貸款額有時更是相等的,為甚麼?箇中道理就是商場流傳的一句話:「Cash Is King」,有現金在手,進可攻,退可守。

退可保障按揭供款

有現金在手,若不幸失去工作,沒有收入,仍可繼續償還每月分期供款。如果手上沒有現金,不論貸款額如何低,當你無法按時繳付每月的分期付款時,銀行便會採取行動,收回你的物業。 也有人認為,少借一點,在需要用錢時,就可以加按。

不過,我們應該明白,在樓價下跌期,就算貸款比率不高,也很難加按至原本銀行承諾可以借貸的比率,原因是樓價下跌時,銀行會趨向保守,借錢很難。記住,銀行永遠是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 2003年樓價跌至最低潮,那時候,有多少人因為無力償還每月供款,而被銀行收回物業?更不幸的是有人因而看不開,自殺了。

如果你手上有現金,就可以捱過這場嚴酷的災難。 進可捕捉入市良機 如果你是進取的投資者,手上的現金更是捕捉機會的最重要實力。2008年的金融海嘯來得很突然,好些人一時周轉不靈,不得不賤售資產。如果當時手上有現金,這個機會就是你的,否則,就只能看着機會在自己眼前流走。當時樓價大幅下跌,但世界各政府很快就出手救市,樓價下跌相當短暫,數個月後就止跌回升。這個機會一閃而逝,能不能捕捉,就看你手上有多少現金。

1989年內地的六四事件,導致1990年香港樓價大幅下跌,理由是大量港人移民海外而不得不賣樓。為挽回信心,當時的殖民地政府推出一個龐大的玫瑰園計劃,樓價很快又止跌回升了。若有現金在手,這又是一次機會。記住,機會是經常出現的,但只屬於有準備的人。

作者:曾淵滄

中原城市指數創辦人之一,現為財經評論員,熟悉本港樓市走勢與經濟的關係,憑創立中原城市指數奪得2001年城市大學最佳商業應用研究獎。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管理科學博士及英國蘭卡士特大學運籌學碩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